课程大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考古学 课程 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2024-05-14 03: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考古与人类文明

课程编码:B14GX003Y 英文名称:Archaeology and Civilization 课时:18 学分:1.00 课程属性:公共选修课 主讲教师:宋国定

教学目的要求 考古学是一门介于人文社会科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属于人文社会学科的历史学范畴;冶金术的发明、城市的出现,文字的产生等又被认为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也是考古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考古学主要通过对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的分析来研究人类文明史。《考古与人类文明》主要内容包括考古学定义与发展历程,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中华文明探源,人类起源,史前考古,专题考古等。本课程为本科生的基础选修课,以课堂讲授为主,并配合教学进度适当安排学生到故宫博物院或国家博物馆参观;目的在于使同学对考古发现与人类文明发展脉络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预修课程

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主要内容:考古学的定义与考古学的发展历程。简单介绍考古学学科特点、基本内容及考古学史。 第二章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2学时) 简要介绍考古学主要理论与研究方法:地层学、类型学、考古学文化和区系类 型理论等。 第三章 人类起源(2学时) 介绍国际学术界对于人类起源的主流观点及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现状。 第四章 彩陶文化与玉器文明(2学时) 介绍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主要内容、研究历史与现状等。 第五章、中华文明探源(2学时) 介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主要收获、城市革命、文字起源及王权的出现等。 第六章、中国青铜文化(2学时) 介绍青铜时代考古学的重要发现、典型器物、铜器铭文及其与历史研究的关系。 第七章、陶瓷考古(2学时) 介绍中国古代陶瓷考古的重要发现及其与历史研究的关系。 第八章、墓葬考古(2学时) 介绍中国历代陵寝制度、丧葬习俗、墓葬礼仪及其反映的社会意识形态等。 第九章、佛教考古(1学时) 介绍考古发现的重要佛教遗迹、石窟寺艺术、佛教造像及相关物质文化等。 第十章、公众考古(1学时) 将考古资料大众化,介绍考古研究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与沟通、文化遗产保护等

课时分配

课程思政

教材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参考文献 1、(英)科林•伦福儒、保罗•巴恩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译:《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文物出版社,2004年。 2、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9年。 3、俞伟超:《考古学是什么》,中国社会学出版社,1996年。 4、严文明:《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三秦出版社,1997年。 5、张宏彦:《中国考古学十八讲》,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6、Sharer,R.J.& Ashmore,W.著,余西云等译:《考古学-发现我们的过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课程教师信息 宋国定,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获得历史学士学位。先后主讲《夏商周考古》、《田野考古学》和《青铜器鉴赏》等专业基础课程,曾组织和主持多项重大考古发掘及科研项目,如郑州小双桥遗址、新蔡葛陵楚墓等,参与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夏商周考古学、青铜器研究等。出版《新蔡葛陵楚墓》、《颍河文明》等学术专著,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项目多项。《新蔡葛陵楚墓》和《郑州小双桥》分别被评为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其它说明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